时分秒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05 20:23:27
时分秒教学设计

时分秒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时分秒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分秒教学设计1

一、创设情景,生产问题。

播放时钟滴答声,学生倾听。

师:这是什么声音?

生:这是钟表行走的声音。

师:你真聪明,人们把这种声音比作时间的脚步声,同学们说像吗?(像)

师:这匆匆忙忙的时间的脚步声,是谁发出的呢?

生:秒针

师:对啦,老师这里有一个钟表,钟面上有我们的两个老朋友。一个是时针爷爷,一个是分针哥哥,现在这个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吗?生:不能,因为它只有时针和分针,不完整。

师:钟面上应该还有什么呢?生:秒针

师:我们可以给秒针起个名字,叫什么呢?

生:秒针妹妹(秒针弟弟)

师:除了秒针妹妹(弟弟),钟面上还有什么呢?

生:(数字、大格、小格)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钟表,这是什么钟表呢?(电子钟、电子表)师:谁会看电子表呢?生:XX时XX分XX秒。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时分秒(板书:时分秒)

师:出示问题:

1、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2、时针走一大格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1时=60分

师:原来啊,分针哥哥走60分,时针爷爷就走1时,同学们想不想去认识秒针妹妹呢?那就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秒的认识

课件展示秒针走一小格。师:这是多长时间?生:这是1秒钟

课件展示秒针继续走动。师:这是多长时间?生:这是10秒、30秒……

小结:秒针走1小格是1秒钟。

2、教学秒和分的关系

分组活动: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运动。

课件展示,分针走以小格,秒针走一圈(60小格)小结:1分=60秒

师:原来啊,原来啊,分针哥哥走1分,秒针弟弟就走60秒。有谁知道时针爷爷走1时,秒针弟弟走多少呢。生:时针爷爷走1时,秒针弟弟走3600秒。师:为什么呢,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

出示:1时=3600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那么多的时间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些练习好么?

出示课堂练习:

1、做一做

3时=()分

4分=()秒120秒=()分

60秒=()分

2、比较大小

9分○90秒

4时○24分5时○500分

140秒○2分

3、在()里填上时、分、秒。

(1)一个小学生每天午睡1()。

(2)小芳吃饭大约用了25()。

(3)脉搏跳10次大约用了8()。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师:看来这些练习对同学们来说太容易了,你们愿意接受更艰巨的挑战吗?

练习:帮助小猫调钟表

体验1秒的价值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那么多的时间知识,并且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那么,有谁知道有关时间的名言呢?生:……

配乐,课件出示时间名言,先让学生默读、感悟。再指名让学生配乐朗诵这些时间名言。

师:听了同学们这么精彩的朗读时间名言,让老师心里产生了很多的感受。时间不会因为我们做任何事停下它的脚步,当我们听到“滴答“一声的时候,又1秒钟过去了,再也回不来了,同学们说,时间走的快不快啊?(快)时间走的真快呀,当人们说起时间的时候,总会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它,这些词语你们认识吗?

出示“光阴似箭”“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学生朗读。

师:这些词语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一秒,因为我们的生命就是由这一分一秒组成的,这样才有了一天、一个月、一年……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1秒钟能做些什么吗?(想)老师也很想知道,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活动:1秒钟能做什么

教师读秒,学生选做一些有意义的小活动

1、60秒能做什么?

2、10秒能做什么?师:1秒能做什么?

生:……

师:其实啊,1秒钟还能做很多很多事情,1秒钟也可能发生很多很多事情。

课件展示1秒钟能做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师:日常生活中,1秒钟的价值是巨大的,希望同学们珍惜每一秒钟、用好每一秒钟。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呢?生:……

时分秒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在电视上看过火箭发射卫星吗?发射前要怎样?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2.学习1分=60秒。

教师演示钟表模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学生演示学具,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钟。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 ……此处隐藏8764个字……>【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实际长短,设计一些来自学生身边、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同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老师出示的信息更能触动学生,使学生知道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让学生深入体会时间的'重要性。

5、认识几时几分。

(1)正确拨出8时31分这个时刻。

谈话:刚才我们具体地认识了几分,体验了一分钟的长短,现在你能准确地拨出指挥员宣布发射成功的时刻8时31分了吧。试一试。

学生拨完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拨的。

小结:拨8时31分,要先拨出8时,然后让分针走31个小格,这就是8时31分。

提问:再来看看这个时刻,谁能说说8时31分时,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里? 学生可能回答:时针过了8,还不到9,所以是8时多;分针走到6是30分,再走1个小格就是31分。

小结:我们在认时刻的时候,要先看时针,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多多少呢要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谈话:8时31分除了这种文字表示法外,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8:31,用两个小圆点把时和分隔开,这个时刻也读作8时31分。

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

(2)试一试:。

谈话:你能用刚才学的方法读出下面这个时刻吗?(课件出示:10时45分)

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

学习认几时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安排两个层次进行教学,分散难点,减缓难度。首先重点解决看几时多这一层,再解决多了多少分这一层,最后学生很自然地归纳出看几时几分的方法。这样教学,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性、结构性和科学性。

6、体会一小时有多长

刚才我们具体的认识了几分,体验了一分钟的长短,请你写出第7个节目和第20个节目开始的时刻,并拨出来。学生拨完展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拨的。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节目之间相差多少时间,并说一说一小时有多长。

【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体验一小时的实际长短,实际一些来自学生身边、学生关兴趣的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一小时的长度那,同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认时刻

(自主练习题第1题)2人为一组,自由练习。

2、拨一拨

谈话:寝播出下面钟面上的不同时刻,并写出下面的时刻。(课件出示钟面)

时分秒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判断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熊大熊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地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练一练:3分=()秒600分=()时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不断地追问,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地复述思维的过程,使学生思维过程具体化,形成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时间计算

1.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课件出示:

2.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3.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4.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5.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6.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7:30过15分钟就是7:45,15分钟是对的。)

7.写上答语。(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8.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9.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唤醒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生活经验,想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方法的多样化到方法最优化,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三、巩固新知

1.填一填。

2.做一做,引导: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的信息有哪些?哪些信息是多余信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9:00怎么减8:40呢?9时相当于8时几分?8时60分减8时40分你会计算吗?结果正确吗?答语写完整了吗?

3.课本第7页第8题。

4.课本第8页第9题。

“晚点”是什么意思?这题怎么解决?你是怎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梯度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单位换算和时间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简单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同时获得新发现: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终点时间。

四、课堂总结

1.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今天是怎样学习新知识的?

《时分秒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