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04 13:47:14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乘、除法。

2、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与第二个因数和除数的关系。

3、应用运算定律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

4、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5、能用进一法和收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和知识进行总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复习小数乘除数计算。[板书课题]

二、整理复习

1、口算:

(1)120页第1题

填书。

(2)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小结。

2、在计算中理解法则。

(1)4.05×2

1.84×3.7

7.55÷0.25

15.75÷0.63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计算小数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

3、简便运算

(1)123页第2题

填书,集体订正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32×1.25

10.1×85

2.85×5.2+2.85×5.8—2.85

3.6÷0.25÷0.4

3、计算结果有几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环小数?

二、在判断中辨析概念。

1、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它的积是两位小数。

2、M×0。98的积一定小于M。

3、3.636363是循环小数。

4、2.5×17+2.5×13=2.5×(17+1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5页,要看4天。

三、在运用中掌握方法。

师:学会小数乘除法,还要学会运用知道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120页第2题

学生审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123页第4题

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3、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0.8元,可以买几本?

4、工地上有171吨货物,用载重8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

四、复习小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P123页第1、3题,P125页第13、15题。

课后反思

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了计算部分的复习(包括口算、笔算、对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相关概念的判断。第二课时完成简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复习。

在第一课时,建议笔算选取学生易错的几类题型进行针对性练习。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错误:转化成整数后是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小数乘法。如:1。4乘1。32;整数乘小数,且整数未尾有0的乘法。如:140乘1。3;商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如:89.44÷43。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一、设计思想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本节课的目的是: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顺序"主要使学生熟悉0~20各数排列顺序,以及各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数的序数含义"主要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序数含义。"20以内数的组成"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11~20各数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并很快说出得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学情分析

20以内数的复习,可以着重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掌握得比较好,因此,在复习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甚至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概括"本学期都学习了哪些数"、"这些数的顺序是什么"、"它们是怎么组成的"等等,如果出现疏漏,再让其他学生补充。开始复习加法时,可以先通过直观复习一下加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然后可以通过直观复习一下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一样,遇到小数加大数计算有困难时,可以想大数加小数,从而较快地算出得数。进行上述复习时都不要求学生说概括性的条文。要把一位数加法的所有情况都复习到,不要只是把课本中题算一算。发现有不熟练的或容易出错误的式题,还要反复练习。练习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2、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

1、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采取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而且 ……此处隐藏14813个字……:好,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的`第30页,大家一起朗读方框里的这句话.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学过的三个数位的顺序,谁能说一说读数和写数的顺序?(读数和写数都从左边起,也就是从高位起,先百位,再十位,最后个位.)

教师板书: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课间活动.

3.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的第2题.

可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最后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八的第8~14题.

1.第8题,让学生准备好数位表和数字卡片,教师读数,学生摆卡片.练习时,教师要不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第9题,先让学生写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最后还可以练习听写,告诉学生写数时,两个数之间要留些空.

3.第10题,重点是整十数,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集体订正.

4.第11题,可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报数,最后一人报的数就是全班人数;桌子的张数可让同学们课后数一数.

5.第12题,教师可先提问: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对了.接着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到今年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多少周年,让学生填写.

6.第13题,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左、右两个圈注明的要求,把个位是5的数写在左边的圈内,把个位是0的数写在右边的圈内.

7.第14题,是20以内加减法的巩固练习,是为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的.此题可让学生自己做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小括号的重要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难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学情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4页例3。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基础上学习的,并且学生具有一定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括号的出现也可以改变式题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的做题兴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教学方法情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4+3+3=

3+4+9=

9-3-4=

10+5-2=

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找这四道题的运算规律。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导入

采用直观操作的形式,在白板上先出示10个五角星,先拿走2个,再拿走3个,让学生观察,积累经验。

(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提出一道题吗?

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几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用富有童趣的剪纸导入,从连续剪五角星的情景引入,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三)动手操作,确定解题思路

师:10个五角星先剪掉2个,又减掉3个?还剩几个呢?你能用手中的小棒代替五角星摆一摆吗?

交流学生的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师: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解决呢?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思路?

思路1:先算出减去2个后还剩多少,再算从还剩的里面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思路2:也可以先算两次一共剪掉几个,再算最后还剩几个。

【设计意图:从主题图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计算。学生呈现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种是学生熟悉的连减的方法,列出算式并标出计算过程,算出得数;另一种是先加后减的思路,想要先算加法,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这时候就为自然的引出小括号做足了准备。】

(四)感受小括号的必要性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

教师巡视,寻找两种思路的学生。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计算顺序。

思路1: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10-2-3=5,然后讲解。

思路2: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怎么可以先算2+3,然后再进一步计算。

1.“创造”小括号,理解意义

师: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先算加法吗?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入小括号

教师引入小括号,认识小括号,感受数学符号的统一性与简洁性。

3.使用小括号,明确运算顺序

含有小括号的的算式,要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

4.小结一个算式中含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为了表达自己的的想法,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虽然小括号的写法是一种规定,但是让学生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渗透小括号的作用的过程,在不断的重复先算“2+3”的时候,也就是需要一个符号的产生,让这个符号保证优先计算“2+3”。从而小括号的产生就有必要,含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就呼之欲出了。】

三、巩固练习

(一)说一说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13-4+5=7+7-6=

13-(4+5)=7+(7-6)=

师: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计算加减两步式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二)连一连

师:小动物应该在哪节车厢上,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七1.2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整堂课下来我发现有不足之处:

1.我在提问时,提问的针对性不强。一些学生并不明白我提的问题的意思。我应该在设计的时候更多得去考虑怎样的语言才是适合学生的,怎样的问法学生能够马上就理解的。

2.在讲课整个过程中,白板与PPT切换不自如,比较浪费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加练习对白板的使用,以及白板和PPT两者之间的切换应用。

3.在整堂课中,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在白板上练习的比较少,导致孩子们的印象不深,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校提供优秀的教学条件,我们应该多加应用,不能白白浪费资源。

4.我上课的亲和力还不够,肢体语言也不够亲和。以后应当多加注意。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